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

彭恺 赵红佳

彭恺, 赵红佳.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7):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引用本文: 彭恺, 赵红佳.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7):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PENG Kai, ZHAO Hongjia. Research on the ANT Model in Scenic Area-based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7):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Citation: PENG Kai, ZHAO Hongjia. Research on the ANT Model in Scenic Area-based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7): 55-6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依托型乡村行动者网络模式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7.0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生产视角下大城市边缘区新城空间形成机制、绩效评价及管控策略研究——以武汉为例”(编号:516084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彭恺,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赵红佳,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F320.3

Research on the ANT Model in Scenic Area-based Vill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 摘要: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本文在分析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面临内生动力发展不足、村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对景区依托型乡村的内生自发式阶段与外部介入式阶段的行动者网络进行转译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行动者主体的变化,景区依托型乡村的社会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相应地引起社会空间的变化,两者存在高度协同性。在辨识该规律的基础上,为有效促进该类村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乡村内生培育与景村共建协同的策略。将异质网络结构的行动者进行转译与重构,充分挖掘及优化景村整体系统的资源价值,以期为此类村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 [1] 孙瑶,马航,乔迅翔.景区依托型村落功能及空间更新路径——以深圳市较场尾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5):86-91,99.
    [2] 徐倩,李阳兵,黄娟.景区依托型乡村聚落用地格局与功能演变研究——以黄果树镇石头寨村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7):1545-1554.
    [3] 施国铃.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规划设计研究——以宝山风景区上湖旅游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6):48-51.
    [4] 黎莎莎.旅游景区带动型新农村社区空间整合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Callon M. The Sociology of an Actor-Network:The Cas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M]//Callen M, Law J, Rip A. Mapping 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don:Macmillan Press,1986:19-34.
    [6] 刘济亮.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 刘玮,王婷,谭晓军.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21,39(5):32-40.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5.005.
    [8] 江少荣.景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8.
    [9] 朱峰,保继刚,项怡娴.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与旅游研究范式创新[J].旅游学刊,2012,27(11):24-31.
    [10] 杨忍,徐茜,周敬东,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逢简村传统村落空间转型机制解析[J].地理科学,2018,38(11):1817-1827.
    [11] 王勇,朱雅琴.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江南水乡古镇空间演化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20,35(6):76-84.
    [12] 张洪昌,舒伯阳.乡村振兴中的旅游开发模式演进机制研究——以郎德苗寨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69-75.
    [13] 刘润,杨永春,李巍,等.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宗教旅游地社会空间演化研究——以甘肃郎木寺镇区为例[J].人文地理, 2014,29(2):41-47.
    [14] 朱晓翔,乔家君.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视角的分析[J].经济地理,2020,40(8):153-164.
    [15] 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13-119.
    [16] 王旭,黄亚平,陈振光,等.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与中国村庄规划范式的探讨[J].城市规划,2017,41(7):9-15,4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0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0-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